近年来,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,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锐意改革,振奋职工精神面貌,实现跨越式发展——

在鲁南大地,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枣庄医院(枣庄市中医医院)已成立55年。从1970年筹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医院,到如今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康复于一体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,这家医院提振全院职工“精气神”,突破发展“瓶颈”,在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动下,走上年总服务量攀升、群众口碑向好的蝶变之路。
聚焦人才,改革破“瓶颈”困局
“2014年10月医院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、北京中医药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,2015年整体搬迁至新城院区,硬件条件改善了,但发展机遇未充分转化为增长动能。”医院执行院长白俊杰坦言,在增速放缓的发展瓶颈期,如何破解难题成为关键。而医院给出的破局答案,是以“人的因素”为核心,从制度、培育、管理多维度发力,唤醒内生动力,推动医院突破发展困局。
“要激活‘人的因素’,首要任务是建强人才梯队,为发展储备核心力量。医院针对性推出‘青苗计划’,构建‘领航、对标、青苗’三阶段培育体系。”人力资源部朱研研介绍,领航阶段重点培育学科带头人,打造引领学科发展的“领头雁”;对标阶段着力打造骨干医生队伍,筑牢学科发展的“中坚层”;青苗阶段精准扶持新引进青年医生,培育医院未来发展的“新生力”。近年来,已有众多医护人员获得前往北京、上海、广东、天津等中医药高水平地区的医疗机构进修机会,人才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。
有了优质人才储备,还需完善干部选拔考核机制,让人才“能上能下”,充分释放人才活力。医院坚持科学用人导向,形成覆盖医、护、职能多领域的中层干部竞聘制度,通过公开竞聘为优秀人才搭建晋升平台;同时修订干部考核评价体系,将业务能力、群众口碑与党建履职一同纳入考核“硬指标”,以严格考核倒逼干部履职尽责、提升效能。在一系列举措推动下,近年来医院已成功培养中层干部130余人,打造出一支能力过硬、作风扎实的干部队伍,为医院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。
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,离不开科学管理体系与党建引领的协同助力。医院以管理改革为抓手,深入开展作风建设提升年系列活动,通过推行“9S”管理规范工作流程、举办多层级培训提升人员素养、设立高质量发展论坛汇聚发展思路,同时构建以“揭榜挂帅”为核心的省、市、院“三级联动”创新攻关制度,充分激发全员创新活力与科室协作合力,将人才优势逐步转化为发展动能。
在此基础上,医院进一步深化“支部建在科室”机制,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,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更广阔平台。“作为科室主任兼党支部书记,‘一肩挑’让我更深刻体会到人才培养与业务发展不是‘两张皮’,而是‘一股绳’。”针灸推拿科党支部书记、针灸三科主任蒋帅表示,科室以“三会一课”为载体,加强党建与业务融合,引导党员骨干带头参与“中医适宜技术推广”“针灸治疗规范化”等重点项目。数据显示,2025年上半年科室门急诊服务人次同比增长36.1%,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8.6%,生动展现了以人才为核心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成效。
提质扩容,医院发展迈入新阶段
医院职工“精气神”的提振,正转化为医院业务发展的“加速度”。从科室建设的“从小到大”,到科研教学的“从弱到强”,再到对外合作的“从浅到深”,医院正从“区域普通医院”迈向“国家区域医疗中心”建设单位。
骨伤二科副主任医师朱祥挺回忆,2013年在市中老院区时期,骨科仅1个科室,业务局限于创伤手术、腰椎减压,如今已分为骨一科、骨二科,能开展多种复杂手术。针灸科主任苏涛更感慨:“曾经十余人的‘小科室’,如今成长为70余人、7个亚科的‘国家中医优势专科’建设单位,‘针灸全科化2.0’模式覆盖颈肩腰腿痛、痛经等优势病种,新院区针灸康复楼投用后,床位数大幅增加,患者等待难题显著缓解。”这背后,是党委“双培养、双带头”机制的支撑——近两年吸引几十名高、中级技术骨干递交入党申请书,将业务能手培养成党员,让党员成为业务标杆。
“以往科研多集中于药效观察,现在转向‘临床问题+区域需求’。”医院副院长王允亮介绍,医院2024年首次获得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资格,计划依托“制剂楼”推进中药院内制剂开发,药学部已招聘具有研究生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主攻研发,部分制剂已获批。
教学方面,来院实习学生从过去不足50人,到如今的几倍增长,同时新增济宁医学院、临沂高等专科学校合作;医院还推动成立学术委员会、青年学者联盟,实现“科研—临床”协同发展。
在对外合作方面,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,医院紧紧围绕国家战略部署,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开展深度合作。自建设以来,累计接收东方医院派驻长期专家46人、短期专家216人次,建立名医工作室,培训业务骨干,有力推动针灸科、肝病科等国家级重点专科“强起来”。这些举措不仅有效提升了医院在中西医结合诊疗、医疗技术、人才培养、科研教学和管理运营等方面的综合能力,也逐步实现了肿瘤、脑病、心血管等重点病种诊疗与东方医院同质一体化的目标。
民生为本,医患双赢暖人心
“群众满意不满意,是检验医疗服务成效的根本标准。”近年来,医院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,将提升服务质量与就医体验放在首位,通过系统化改革与创新,切实将医护人员的专业精神转化为患者的获得感,实现医患共赢。
医院入选“智慧中医医院试点项目拟入选建设单位”,通过小程序实现预约、挂号、支付“一站式”完成,处方扫码3秒缴费,医保住院5分钟办结。2025年上半年中药代煎免费配送超6万袋,“互联网+护理”延伸至居家,覆盖“防—治—康”全流程。在发展过程中,医院始终坚守中医特色,广泛应用三伏贴、热敏灸等57项中医适宜技术。
这些举措赢得广泛信任与社会认可:近几年,医院获评“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”“全国文明单位”等称号;作为省级中医药文化基地,依托“一堂二馆三廊”服务群众超30万人次。
医院还深入社区与乡村开展“双报到”帮扶和“红马甲”志愿服务,2025年“双报到”获枣庄市“共驻共建好项目”。同年选派骨干驻点乡村,引进12项医疗新技术,推动优质资源下沉;开展“中医药进校园”“国医少年行”等活动,构建基层健康服务长效机制。
站在建院55周年新起点,医院积极推进“一院三区”布局:市中院区强化中医特色服务辖区内居民;新城院区提升综合诊疗能力;西院区2026年4月启用,重点发展绿色肿瘤、老年康复与高端康养,致力成为区域疑难重症诊疗中心。
“医院将始终以民生为根本,在弘扬中医药、守护群众健康上作出更大贡献。”医院党委书记周波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