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秒完成体质辨识、生成个性化中医养生方案,年服务患者超2万人次,3.0版本将向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推广……7月3日,在宁夏银川举办的2025年全国数字中医药推进现场会上,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的中医数字健康人“安诊儿”案例,成为与会同行聚焦的亮点。

市民在阅读中医数字健康人“安诊儿”发送的个性化中医养生建议。
杭州市中医院党委书记叶俊介绍,中医数字健康人“安诊儿”是该院以浙江省卫健委“安诊儿”为核心,以“中医处方一件事”改革标准化为基础底座,通过AI赋能,激活数据要素价值,构建的覆盖中医“诊前-诊中-诊后”全流程各场景的数智化产品。
“安诊儿”这款全国首个省域共享、数实融合的数字健康人,正以“数智中医”的创新实践,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从数据筑基到智能服务
打造“数字中医助手”
走进杭州市中医院国医馆,患者只需对着半人高的智能终端伸出舌头、搭上脉诊传感器,数分钟后即可通过手机接收详尽的中医体质报告——这是“安诊儿”的日常应用场景。

市民在体验中医数字健康人“安诊儿”。
作为浙江省医学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应用成果,“安诊儿”整合了全省20余项数字健康服务功能,如同一位“数智私人医生”,为用户提供智能名医孪生诊疗、报告解读、健康档案管理等全周期服务。同时浙江省推行的“中医处方一件事”改革,制定了全省统一的标准化中医处方和病历,通过结构化处理实现数据高效流转。
在此基础上,杭州市中医院将中医寻医、问诊、用药等全流程数据整合分析,打造了中医数字健康人“安诊儿”,让“安诊儿”不仅能“看懂”舌苔脉象,更能结合海量临床数据给出个性化的中医指导建议。
五年迭代升级
让数字中医服务触手可及
自2020年启动研发以来,“安诊儿”已完成多次技术迭代。2022年推出的1.0版本,借助5G技术实现远程诊疗数据低延迟传输,结合AI大模型辅助辨证施治,通过机器人技术突破经络、舌面象精准采集难题。
2024年迭代的2.0版本进一步优化硬件设计,设备体积缩减、能耗降低、续航延长,体质辨识时间从5分钟压缩至15秒,患者还能通过手机随时查看报告。
“核心突破在于智能化水平的跃升,2.0版本‘更聪明了’。”叶俊介绍,通过深度学习中医经典古籍、临床病例与现代研究成果,系统可自动提取核心特征,形成对中医理论体系的深度认知。
家住杭州上城区的张阿姨是位于南宋御街上杭州市中医院国医馆的“老病号”,“现在看中医前,我都会去找中医数字健康人‘安诊儿’问诊一下,报告里的食疗方、运动建议也写得明明白白,中医专家的诊疗方案辅助‘安医生’这些建议,就像家里多了个懂中医的亲戚。”张阿姨说。
瞄准“具身智能”
解锁中医药服务新场景
伴随“具身智能”技术发展,“安诊儿”3.0版本正酝酿多项突破性升级:未来将实现与医院门诊、住院系统的全面贯通,基于“中医处方一件事”数据标准自动生成结构化电子病历,提升诊疗效率;通过表情交互、语音陪伴等功能,为住院患者提供更具人文温度的中医护理服务;针对医疗机构、医养结合机构、智慧社区、边远地区等不同场景需求,提供定制化功能与交互设计。
“我们希望通过这一数字健康人平台,让基层患者享受到同质化优质中医服务,为社区高龄老人、慢性病患者提供触手可及的数字化健康管理,同时提升边远地区居民的中医药养生意识,构建浙江省中医药共富的数智化新范式。”叶俊表示,该院争取用三年时间形成标准化、可复制的推广模式,逐步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山区、海岛等基层医疗机构部署,让更多群众便捷获取优质中医药健康服务。
从技术创新到服务普惠,中医数字健康人“安诊儿”的演进轨迹正是中医药拥抱数字时代的生动实践,随着技术持续成熟,这一“数智中医”将让千年中医药智慧焕发新活力。